77 / 100 SEO Score

每個開始學習教練的人,總會經歷一段「我該問什麼」的焦慮期。

也許你也有過這樣的時刻:對方說完一段話,你努力翻找腦海中的「提問清單」,卻仍感覺不到問題有能量;或者你問出問題後,對方只是靜靜地說「我不知道」,然後氣氛卡住了。

我們都知道提問很重要,卻不總是知道該怎麼問,才能真正讓人看見自己。

在教練過程中,問題不只是工具,更是一面鏡子,幫助案主照見盲點。真正有力量的提問,不是給答案,而是讓對方遇見自己。
在教練過程中,問題不只是工具,更是一面鏡子,幫助案主照見盲點。真正有力量的提問,不是給答案,而是讓對方遇見自己。

有一場對話,從沒被問過的問題開始

那次是教練共學圈裡的練習,我擔任觀察者,靜靜聆聽著兩位夥伴的對話。

當事人分享了她在職場中常常壓抑自己的意見,只為了「不要麻煩別人」。教練問了幾個問題:「那你希望怎麼做呢?」「你想改變什麼?」「你有什麼選擇?」

這些問題都很合理,也都很常見。當事人也禮貌地回答,但總覺得少了什麼。

直到教練換了一個角度:「那個不想麻煩別人的妳,是怎麼照顧自己的?」

空氣停了一下。

當事人沉默了幾秒,然後輕聲說:「我其實從來沒想過,我這麼努力不麻煩別人,是不是也是一種不敢讓人靠近。」

那場對話從那一刻開始,變得真實又柔軟。

問題不是為了發問,而是為了連結

身為教練,我們練習各種提問技巧,也熟記許多引導句型。但真正有力量的提問,往往不是技術上的「對」,而是來自當下與對方的深度連結。

我常提醒自己:我們不是在「問對問題」,而是在「讓問題成為陪伴」

以下是幾個提升提問力的關鍵心法:

  • **從理解出發,而不是從好奇出發。**不要急著想問什麼,而是先真正聽懂對方的經驗。
  • **關注語言背後的情緒與價值。**當一個人說「我很努力」,他背後要守護的是什麼?
  • **練習「留白」與「跟隨」的提問。**問句不必華麗,有時只是「這對你來說,意味著什麼?」就能打開新世界。
提問,是一種邀請,一種尊重,也是一種深度陪伴。當教練放下建議,透過提問協助案主探索內在,轉變便悄然發生。
提問,是一種邀請,一種尊重,也是一種深度陪伴。當教練放下建議,透過提問協助案主探索內在,轉變便悄然發生。

怎麼練習:讓提問成為日常的陪伴

提升提問力,不一定要在正式教練場域裡才能進行。以下是一些生活中就能實踐的方式:

1. 替代評價式問題,練習開放式探索

當你想問:「你怎麼不早點說?」不妨換成:「是什麼讓你選擇現在說出來?」
這樣的轉換,能讓對話更聚焦在當事人內在的選擇與時機感,而不是對錯判斷。

2. 為他人,也為自己提問

寫下你今天最在意的一件事,然後問自己三個問題:
-這件事真正困住我的是什麼?
-如果我不評價自己,會有什麼新選擇?
-我希望怎樣被理解?

當你願意對自己發問,也會更能在對話中給出有深度的問題。

3. 保留沉默,讓問題「沉」一下

提問後,不急著補話或解釋。有時候,最好的提問,是讓對方聽見自己心裡的聲音,而不是立刻回答你。

問題的力量,來自你的在場

教練的提問力,不只是腦袋裡的設計,更是你與對方關係中的真誠流動。
當我們願意不著急、不證明,只是陪著對方看見他自己未曾看過的風景,問題就會自然長出來。

你最近問過自己什麼問題呢?
在你的對話中,有哪一個提問,曾讓你與對方更靠近?
你願意在下一場對話裡,練習一個不急著回答的問題嗎?


1. ICF:結合核心能力的三種提問方式

說明:來自國際教練聯盟(ICF)的官方文章,說明如何將三種不同類型的教練提問與 ICF 核心能力整合,提升對話深度與影響力。
連結https://coachingfederation.org/blog/coaching-skills-integrating-3-coaching-questions-with-icf-core-competencies-for-maximum-impact


2. ICF:35個幫助客戶突破卡點的提問範例

說明:提供實用的提問句型,適合當客戶在教練對話中感到卡住時使用,涵蓋情緒、行動與信念等層面。
連結https://coachingfederation.org/blog/when-your-client-is-stuck-with-try-these-35-questions


3. ICF Research:教練在提問中的內在經驗研究

說明:這份研究報告探討教練在提問時的內在歷程,包括感受、直覺與當下的心理動態,幫助教練覺察「在場」的重要性。
連結https://researchportal.coachingfederation.org/Document/Pdf/2755.pdf


一起共創、共學、共好
無論你是剛踏上教練之路,還是只是想找個安全空間聊聊、被聽見,
都歡迎加入我們的線上團練,一起讓這個場域更有流動與色彩。

📌 同時也邀請:願意擔任「團主」的夥伴
若你有興趣協助主持、帶練、引導流程,或想認領其他共學時段,歡迎填寫表單 🙌

👉【點我報名參與或成為團主】
🔗
👉【點我加入社群】
🔗
👉【點我看看右腦教練】
🔗 https://icoach.tw/
期待在共創的空間中,再次遇見願意成長的你。

如果這篇文字有陪到你,歡迎讓我知道。

也許你正處於團隊帶領的關鍵期,也許你也想練習更有力量的提問力,歡迎私訊聊聊你的情境。官方LINE:@icoach